近日,一篇“寻找冬日里走失的老人”的微信牵动了全城人的心。一时间,从线上朋友圈的爱心扩散到线下多方关注寻找,亲人的呼唤和寻觅终于有了平安的回音。其实,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时常会在微信上看到这样的寻老人启事。记者在微信上以“南通 老人走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今年11月到12月,就搜到7条关于老人走失的新闻和寻人启事,而在百度上以相同关键词进行搜索,竟然搜到约300000个相关结果。有些老人通过多方寻找幸运地回到家中,而有些老人至今杳无音讯,成为家人心中永久的痛。老人走失事件频发的背后,给了我们怎样的警醒?
多数走失者患老年痴呆症
“经常看到微信里有人寻找走失老人,也会很担心,非常感同深受。”一名家里曾有老人多次走失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母亲今年75岁,年轻时能说会道,做事干练。可3年前不知从哪天开始,烧菜时明明刚刚已经放了一勺盐,2分钟后又会再放一遍,明明才问过的话,一会儿就忘了,反复问。一天早晨,她在上菜场买菜后直到中午还没回家,后来家人发动亲友到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小店门口找到她。也是从那天开始,老人的女儿才意识到母亲可能患了“老年痴呆”,立即带母亲去了家附近的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经脑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老人脑萎缩比较明显。
而这次微信上全城寻找的走失老人也同样患有老年痴呆症。据老人妻子介绍,老人之前性格非常开朗,特别喜欢讲笑话,但去年起,老人变得沉默寡言,记忆力下降,去医院检查,被查出轻微脑梗。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后来老人情况越来越严重,家人才意识到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据了解,在老人走失的警情处置中,占最大比重的就是罹患老年痴呆症患者,占比近50%。患有该病的老人沟通交流比较困难,一旦走失,找回的难度较大。
治与不治、早治晚治不一样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忘性大、犯糊涂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脑部会退化、萎缩,脑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成老年痴呆。如果没有及时且积极正确地治疗,用不了三五年就会从最初较轻度的短期记忆减退发展到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完全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伴有狂躁、易怒、妄想等,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需要完全依赖家人的照顾,并最终因褥疮、骨折、肺炎等并发症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郁主任坦言,在我国,很多家庭存有“治与不治都一样”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治与不治不一样,早治晚治不一样。他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够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延缓大脑的萎缩和疾病的发展,延长生命。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现在我母亲经常能够答对我的名字和我们家住在哪里,也能处理简单的日常家务,我也能安心工作了。”现在,陈女士的母亲状态有所好转,沟通比以前灵敏,人也精神了,陈女士一下子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冬季更应警惕老人走失可能
老人频频走失是家庭之伤,也是社会之痛。防止老人走失,离不开本人的重视,也离不开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冬季更应警惕老人走失可能。王郁主任表示,医学研究表明,缺乏锻炼、抽烟、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老年人要坚持老有所为,保持精神活跃和心态年轻。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戒烟戒酒。尤其冬季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如果平常就有高血压或者以前查出过轻微脑梗的,本人和家人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气温骤降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可能会出现血压剧烈波动,引起血管破裂,进而引发脑梗塞、脑出血、中风、猝死等意外事件。
此外,儿女日常打电话的简单问候不足以发现老人的细微变化,要尽量多陪伴老人,经常与老人交流,有意识地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和具体细节。如果发现老人出现记忆减退、不会计算收支、情绪行为易变、性情改变以及乱放东西等前兆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平时,尽可能多地给予陪伴,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如果老人喜欢出门走动,那家人应该在他们的衣服里放一张联络卡片,上面写清姓名、家属的联络方式,一旦走失,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家人。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