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14080140_10325_ntfb.html?source=1
几天前,57岁的施先生满脸都是喜悦,他要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毕业”了。大包小包都已收拾妥当,女儿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看着窗外各自奔忙的路人,施先生的眼神是闪亮的。回顾这四个多月的康复治疗经历,四肢瘫痪卧床到坐、站、独自行走、回归日常生活,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施先生连连感叹:“刚入院时,躺在床上,真的不敢相信还有今天,还能走回去!”
四个多月前,施先生转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他因意外摔伤致颈部脊髓损伤,做完前路颈椎内固定融合术后一周,上肢只能稍微动一点点,下肢不能活动,插着尿管,大小便都不能控制,臀部还有压疮。康复科主任王俊杰带领康复团队进行详细评估,认为施先生是颈6不完全性的脊髓损伤。虽然损伤位置高,但只要科学地规范的康复训练,仍有恢复的潜力,而且越早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越能恢复更多的功能。
施先生完全心灰意冷,“肯定是没有希望了,我下不了床,成了废人了……”曾经一肩扛起整个家庭,忙碌但从不觉得辛苦,如今却只能卧床,连最起码的大小便都无法控制,四肢都不能活动,施先生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绝望、情绪持续低迷,不愿与人交流,烦躁与焦虑,相应的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也不高。王俊杰主任耐心开导他,“放心,你还是损伤早期,肢体功能会逐渐得到改善,大小便问题也一定会解决,你要有信心,也要相信我们。”
王俊杰主任说,康复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要历经多个阶段的评估与康复方案调整,涉及肢体运动功能、膀胱与肠道功能、心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多个方面的康复策略,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回归家庭。这场“康复战”的起点很关键,通常是触手可及的小目标,方案细化到每日的饮水计划、排尿时间、饮食等。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都可以让患者和家属看到希望之光,这样他们才能在正确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在未来的康复过程中创造奇迹。
起初,施先生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肢体伸屈活动的床边被动训练,半个月后,康复场所变成治疗大厅。一个月的时候,施先生可以在辅助下由卧位换成坐位,这是前进的一小步。施先生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康复治疗团队对他越来越有信心,但施先生却动了放弃的念头。
原来,一个多月下来,尽管每天严格按照王主任制定的饮水计划,配合电子生物反馈和盆底肌训练,在尝试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时候,施先生却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小便,肚子胀得很,几次的失败让他想放弃,强烈要求再插上尿管,锻炼的积极性也降低。“我还要再坚持吗?”施先生开始怀疑自己。王俊杰主任鼓励他:“成功就在前面了,一定要坚持下去!”王主任的鼓励让施先生拾起信心,重新投入训练。晚上,终于小便出来了。继续进行规律训练,大小便控制能力越来越好,施先生的脸上开始出现笑容。“看,坚持就是胜利,你成功了,为你高兴!” “接下来一定要继续配合,争取早日站起来!走起来!”王主任每次查房总是鼓励他,让他看到希望,更加有信心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
第二个月,施先生的康复治疗进展到肢体力量的训练。过程艰辛也有过失落。每当信心动摇,王主任就给他讲以前的病例。终于有一天,借助助行架站起来的时候,他的眼睛冒光,又燃起新的希望,此后对训练越来越积极,翻身训练、坐起训练、手功能训练等,反复练习,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大厅,最后一个离开。汗珠滴下来,他用不太灵活的手擦擦继续坚持。只因为康复师说:“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日常的小活动也是在锻炼。”每次都练得衣服湿透了,衣服一天就要换两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扶着助行架可以向前行走的时候,虽然走得颤颤巍巍,但是他真的无比激动。生病三个月来第一次迈步走路,这是他多么渴望的场景!
经过四个多月的康复训练,曾经四肢瘫痪卧床的施先生终于可以自己走着回家了。临行前,施先生及其家人与六院康复团队一起拍了“毕业照”。王主任还给他布置了“家庭作业”并指导他:“回去之后要做伸展运动练习,像这样,打开,伸直,用力……还需要坚持!”
“坚持!”这是施先生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呀,坚持!回想当初心灰意冷的自己,焦虑不安的自己,几乎放弃的自己,施先生无比庆幸在南通六院康复团队的鼓励和帮助下,自己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王俊杰说,从事临床及康复工作二十多年来,每当看到无数病人躺着进来,走着出去,这种康复的喜悦无以言表,再苦再累都值得。最怕的是患者及家属放弃,最后丧失康复的大好时机,悔之晚矣。康复治疗首先需要患者从思想上、精神上坚强起来,然后是每天定一个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量变积累,迎来质变,坚持才能寻回曾经那个独立而有梦想的自己。“希望所有正在康复的人都能永不放弃。坚持吧,坚持与希望同在!”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