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二十年,挽救了不少的生命,重拾了许多破碎的心,收获过快乐,也无奈有过悲伤。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也诠释着我的医者之路。故事里有入院时的泪水,也有出院时的笑容。由于所在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人群较为特殊,大都是老龄甚至老老龄,因此我们总是给予更多的耐心去沟通交流,很多病患最后都能成为朋友,至今还有不少保持经常联系。个人也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同事间关系处理得很融洽,科主任有知遇之恩,工作也比较顺心。
但是我一直在迷惘,还要不要坚守我当初择医时的理想——不为良相,愿为良医。遥记当年非典,我的同行们冲出去了,北京小汤山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汶川,还有雅安,总有一袭袭白衣在穿梭……我们医务工作者是勇敢的,在灾难面前没有退缩。但是平时的工作现实是无止尽的值班、加班、门诊、急诊,二十四小时在位,连好好过个周末也是种奢侈。我也想朝九晚五,周末或者小长假出去走一走,但是,走得开吗?因为放不下病区的患者,放不下肩上的责任,放不下病患和家属那期待的眼神。同事们都说我是工作狂,患者家属都说这个医生很负责,家人们都说家只是我的“旅馆”……我想这都源于责任吧,当然对家人除了愧疚还是愧疚。我没有休过一次长假,连当年结婚也只请了两天假就匆匆回医院上班,还是利用的周六周日。作为一个普通的医者在20年从医的路上领略了酸甜苦辣的风景……
辛苦付出换来了病患的康复和生活的希望,我想是值得的。医生的收入应该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养家糊口问题不大。但是国内的医疗环境让医生如履薄冰,更有甚者,惹来杀身之祸。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大众的不信任,把医患矛盾直接归责于医生,而没有考虑深层次的原因,似乎医生都该死。弃医的念头曾经一度滋生,很多同事也都有这个想法。但是辛辛苦苦几年的临床医学学习,还有二十年的临床工作积累,着实不易。除了当医生,我还能干什么呢?我也想挤进去公务员队伍,曾经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官场上我可能更加水土不服。同事们都说我只是搞技术的料。回想这段医者之路虽然艰辛,但却充实。
在医学前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孝骞和汤非凡两位教授。汤非凡教授因为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和研制了中国的青霉素奠定了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而张孝骞教授一生治疗无数疑难杂症,也在医学界有口皆碑。当时我就想,这两位先贤到底谁的贡献更大一些?毫无疑问,汤非凡教授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一个发现就足以造福人类,而临床学界的张孝骞教授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贡献,这显然是医学生选择道路的抉择。许许多多医学院的毕业生,显然不会有如汤非凡教授这样突破性的贡献,而是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回想起来,深觉这些点滴工作是多么不易。
自己这二十年的从医经历,也是践行着点点滴滴的工作,有些随着时间的久远已然忘记,而有些却印象深刻。记得大学毕业后刚工作时,有位患者,出现了右心衰的表现,但心脏检查却怎么也检查不出,那时候像神一样被崇拜的主任院长们也不知所措,我那时仅仅是一个刚进临床的小医生,对他们的医术也是极其崇拜,觉得主任院长们都诊断不出来的疾病肯定是难之又难。但我在值班时和患者细细交谈,更详细地采集了病史,患者告诉我,半年前因为和人打架被捅伤了一侧臀部,早已愈合,这似乎和心脏病没有什么关系,我又给他量血压,突然发现他的脉压很大。我便回去翻书,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给他进行全面查体,没有漏过任何一个部位,竟然在他的右腹股沟处听到了杂音,我想会不会是动静脉分流引起的心力衰竭?第二天我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主任,在我们的建议下,患者转到上海医院做了血管造影。结果证实,患者的心力衰竭就是因为半年前刀伤导致的动静脉瘘引起的,最终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这是我从医生涯中诊断出的第一例疑难杂症,印象非常深刻,从中我认识到,其实看病并不是太难,只要按照医学院学到的正规程序认真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很多疾病就可以迎刃而解。当然医生的责任心也是相当关键的,如果没有一颗真诚替患者解除病痛的仁心,就没有拂去病魔的妙手,所以我一直把“仁心妙手”作为我的从医格言。
从这以后的二十年,我一直恪守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则,都做到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仅仅靠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就诊断并治愈了很多患者的疾病,解除了他们的痛苦,我也和许多患者成为了好朋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治愈一例这样的疑难杂症,我心里都有说不出的痛快。虽然我们不能像汤非凡教授那样作出标榜青史的贡献,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一点点的收获,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欢愉,不负自己的辛勤劳动,也不负对患者的一点点贡献,也聊以自慰二十年来的辛勤,希望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弹指间,二十年,就这样倏忽而过了。流年,是记忆中一首无字的歌,那些心心念念,那些婉约的情怀,汇成了时光的河流,镌刻着作为医者的我走过的岁月痕迹,在回味中散发着或难言的酸涩或悠远的馨香,如一树花开的嫣然,芬芳着生命的一程又一程……
虽然如今的医疗环境使得医患关系有些紧张,但是,我始终不愿意放弃每一位患者,不轻言没有办法,因为有些患者都是在最后一刻得到挽救。我的恩师常说治病救人是个神圣的职业,即使现在有些病患不理解,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总会改变的。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而言,对生命的尊重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灵魂,对生命的守护是我们一辈子的使命,这条路不管多么艰难,我依然愿意义无反顾的前行!因为,我坚信:医者的风景在路上!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