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87个“中国国医节”。15日,江海晚报17版《文化周刊·记忆》曾专题报道了“活跃在《国医砥柱》里的南通名医”,介绍了南通籍国医大师朱鹤皋、姜春华、朱良春、陈爱棠、黄星楼、周筱斎和彭孝黄,引发南通人对身边国医和中医神奇之术的再度关注。虽然他们中大部分都已仙逝,但令人欣慰的是,南通还有一大批年轻的中医,他们博极医源,将老一辈中医的手艺代代传承,让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中医文化生生不息。今天,笔者在国医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走近中医,带您见证80后中医花佳佳的国医情怀。
16日下午2时许,笔者来到位于港闸区的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一股艾草特有的清香弥漫着屋里屋外,不算小的诊室里坐着、躺着、趴着做针灸、艾灸、推拿、牵引、拔罐的患者满满当当,既有耄耋老人,也有青壮年,甚至还有学龄儿童。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穿梭其间,忙个不停,脸上一直挂着浅浅的微笑,看起来儒雅而斯文。他就是笔者要采访的对象——市六院中医科主任、80后中医传承人花佳佳。
从小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
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中医
“花主任,我来看看你,顺便给你介绍一个朋友来看病。”记者刚坐下,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和一位老者走了进来。“来啦,先坐一会儿啊,我给这个拔完针就给你朋友看啊。”花佳佳很热情地请他们坐下。“没事,您先忙”,男子边说边熟稔地搬来一张椅子让老者坐下,自己则站在花主任旁边继续说道,“花主任,我现在完全好了,心情好了,人也更自信了,谢谢你啊!”
得知笔者来采访花主任,男子很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姓张,是某单位的中层领导。去年1月初,他的头部突然不随意地向一边旋转,颈部侧向另一侧屈曲,被诊断为痉挛性斜颈,通过医生的描述和查阅大量的资料,他发现这是一种发病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病因不明,而且现代西医尚无特效疗法的罕见、可怕的病例。这种病除了给他身体造成伤害外,更多的则是对他意志的一种摧残,家里来了客人他都不敢一起坐桌吃饭。为此,他跑了多家三甲医院,甚至到著名的北京天坛医院求医,结果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有加重的趋势,因精神负担重,瘦了十几斤。
他说,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慕名来到六院找到花医生,“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和我耐心细致地分析病情,研究治疗方法,鼓励我给我信心,为了方便我上班,每次都下班后加班为我治疗。刚开始经过15天左右的治疗,我就惊奇地发现病情有了好的迹象。尤其令我感动的是2015年国庆期间,医院放假5天,花佳佳主任怕间隔时间长影响治疗效果,主动约我给我加班治疗。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我奇迹般彻底康复。”回想这一过程,张先生感慨万千,“从当初心灰意冷到现在的喜出望外,这一过程多么令人百感交集啊!于我个人而言真是迈过人生的一个大坎!在医学上花佳佳主任利用针灸加手法治愈痉挛性斜颈应该有重大研究借鉴价值,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重视。”
花佳佳告诉笔者,他之所以当年在高考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选择中医,就是因为从小就对中医针灸的神奇功效有着近乎崇拜的痴迷。“我小的时候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咳嗽,父亲就带我去镇上的一个老中医那里,那个老中医看看我的舌苔,摸摸我的脉象,然后只用一根小小的银针扎准穴位,不需要再吃任何药物,我的感冒就好了,这让我从此对中医非常痴迷。针灸是古人几千年智慧沿传下来的传统瑰宝,能够使患者的疾病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比吃中药要快,比临床见效更快。中医的发展最早的开始就是从针灸砭石起源的,用石头在身上戳、捻,能够起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的作用。虽然中医博大精深,但只要我们年轻人肯去吃苦去钻研去用心,有很多疑难杂症可以针到必除。”
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探索钻研
33岁出版22万字中医学专著
花佳佳报考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专业后,一读就是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又报考了母校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江苏省中医院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专家张宏斌教授。
他告诉笔者,中医不像西医,通过几年的学习,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中医学专业覆盖面更加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以及十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验作为扎实的奠基石。正因为此,中医的成长周期更长,他的同学中毕业以后真正从事中医临床这一块的同学已越来越少。相比他的大学同学,花佳佳则一直执着坚守,因为肯钻研,肯吃苦,善于请教,花佳佳的技术提升迅速,加上服务好,很快就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肯定,口耳相传慕名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2006年毕业,2009年就担任科室负责人,独当一面,把中医科做得风生水起,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因为来找的人多了,接触的病例多了,积累的经验也更丰富,对病人的疗效也有一个更好的掌握,我就把这些经验都整理了下来。”
1983年出生的花佳佳虽然才33岁,在中医界里尚属浅资历一辈,但经过十年的历练,他已然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导师的得意门生、电视台健康栏目的“御用嘉宾”。从毕业到现在,花佳佳以每年三到四篇的频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论文,去年更是在北大中华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6篇论文,还出版了一本22万字的中医学专著《干眼的成因与防治》。此外还承担了2项市级课题,担任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康复医学班的任课老师,每学期有80课时的临床授课。
对于这些成绩的取得,花佳佳感慨道,“要做一个好医生,不仅仅在临床方面要不断去总结,去挖掘新的东西,还要从古典书籍中汲取知识,就像屠呦呦一样,不断探究总结,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只有心中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才能弘扬中医之本,所以我每年都要看很多的书,整理很多的材料,写很多的文章,自我加压,继承创新,这也让我比同龄人成长更快,更有成就感。”
用一颗仁心为患者减轻费用
希望中医文化能够绵延流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采访的短短两个小时内,六院中医科诊室的门不时被患者推开。花佳佳告诉笔者,中医因其辩证施治、纯天然无副作用和价格便宜,已不单单是中老年人青睐的治疗手段,年轻人对中医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他甚至还有几个“老外”粉丝,忙起来的时候,两间理疗室同时开放还“供不应求”。为了方便患者就诊,现在周日也加开了门诊。“从早忙到晚,一点闲不下来,诊室不够用,我在想把阳台也改造成诊室。”
65岁的王阿姨是花佳佳的老病员,“我们一家都很信任花医生的,腰酸背疼、失眠头痛、脾胃不调、小孩感冒咳嗽都来找他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看诊的时候对每一位病人都很仔细,轻言细语,望闻问切,看舌苔、脉象配合选穴,根据病情体质不同,有针对性地开方,从来不套方,也总是想着用最少的钱为我们解决病痛,这种心系患者的态度,真是难能可贵。”
对此,花佳佳表示,做中医除了讲究一个悟性,不迷信前辈,不千人一方,还要有一颗执着、投入、为病人着想的心。“治疗的同时不仅仅考虑疗效,还要考虑性价比,让病人用最少的钱得到疾病最快、最好的恢复。比如一个病人做治疗,以前通常采取一个疗程十天、半个月来进行治疗,现在我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联合的方式缩短疗程,让病人的身体机能迅速恢复,还相应减少了医疗费用,让病人负担更小一点。”
从医十年,花佳佳坦言也有着自己的困惑。他说,“中医确实有它独到的效果,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在平时的治疗中能够用到西药的挂水等来解决功能类、疼痛类、脑卒中等的问题,对传统针刺疗法还是不能够接受,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其实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在中医治疗上有很大的疗效,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就是专门研究用针刺来治疗脑卒中的恢复期。”虽然弘扬普及中医之路崎岖而又漫长,但花佳佳依然坚信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发展给予的大力扶持,全国各地中医院校的持续扩招,社会对中医学的认可度一定会逐渐提升。
我们也希望在继朱良春等一批中医大家之后,南通能涌现出更多像花佳佳这样执着信念,在中医之路上探索、前进的优秀年轻一辈,将“取法自然”的中医这一国粹惠及更多的寻常百姓,让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绵延流传。
(供稿:全程医疗服务中心)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