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陈之高(化名)因为“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在家被看护照料了1年,曾经他也有过风华正茂,也曾睿智沉稳,而如今,却分不清自己有没有吃过饭,脾气暴躁,随意谩骂家人,身患“老年痴呆症”,给他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煎熬。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目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已经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65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达到了5%。9月21日,第23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关注这群被“偷走”记忆和思考能力的“老小孩”,让记忆与爱同行。
记不得回家的路 不认得最亲的人
74岁的陈兰姑娘年轻时是生产队里有名的“嘴八哥”,能说会道,做事干练,算起账来比谁都快。可2年前不知从哪天开始,她烧菜时明明刚刚已经放了一勺盐,2分钟后又会再放一遍,明明才问过的话,一会儿就忘了,反复问。一天早晨,她在上菜场买菜后直到中午还没回家,后来家人发动亲友到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小店门口找到她。其实,那家店离家也就只有不到500米的距离,可老人却兜兜转转了三四个小时,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是从那天开始,老人的女儿才意识到母亲可能患了“老年痴呆”,立即带母亲去了家附近的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经脑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老人小脑萎缩。神经内科医生王郁主任提出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经典测试问题:100减7等于几?老人答:93。接着又问:93减7等于多少?老人怎么都回答不上来。
陈之高年轻时儒雅沉稳,文质彬彬,是一名会计,一年前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每天,他都骂骂咧咧,逢人就说媳妇虐待他,不给他吃,不给他喝,还拿“尿不湿”砸媳妇,把大小便弄得满地都是,连儿子和孙女都不认得。其实,媳妇对他很好,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还为他清洗污秽衣物与床单。可他依然“不知足”,明明刚刚才吃饱却说没给他吃饭。为此,全家人被搞得身心俱疲,曾经祥和快乐的家庭生活一去不复返。
治与不治不一样 早治晚治不一样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忘性大、犯糊涂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早期表现就像小偷悄悄‘偷’走记忆和思考的能力,病人会不记得自己是谁,不认识一起共同生活的亲人。如果没有及时且积极正确地治疗,用不了三五年就会从最初较轻度的短期记忆减退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完全失忆,伴有狂躁、易怒、妄想等阶段,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需要完全依赖家人的照顾,并最终因褥疮、骨折、肺炎等并发症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王郁主任表示,在我国,部分家庭存有“治与不治都一样”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治与不治不一样,早治晚治不一样。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够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是能通过药物来延缓大脑的萎缩,通过认知、算数训练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延长生命。
“现在我母亲经常能够答对我的名字和我们家住在哪里,也能处理简单的日常家务,我也能安心工作了。”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陈兰姑娘状态有所好转,沟通比以前灵敏,人也精神了。但为了防止母亲再次走丢,女儿还是不得不把母亲“关”在家里,这让她内心无比自责,但又非常无奈。“经常看到微信里有人寻找走失老人,也会很担心,非常感同深受。”
预防患病有方法 建议玩点益智游戏
王郁主任介绍,65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达到了5%,仅六院每年收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150例左右。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比较缓慢和隐蔽,初期容易被忽视,但在早期还是有迹可循的。通常有情感的变化、性格变化、记忆下降、智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前兆症状。如容易遗忘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即使提醒也记不起;外出容易迷路,记不起熟悉的人的名字;不会计算收支;情绪大幅度波动,性格变得多疑、易怒,这些都是典型症状。
专家提醒:儿女日常打电话的简单问候不足以发现老人的细微变化,要尽量多陪伴老人,经常与老人交流,有意识地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和具体细节。如果老人出现上述的一项或几项表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医学研究表明,缺乏锻炼、抽烟、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老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戒烟戒酒,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精神活跃和心态年轻,养养花草、打打太极拳、散散步、跳跳广场舞等。也可玩一些诸如下棋、打扑克、拼图、连连看、你来比划我来猜等益智类游戏,起到放松大脑、提高脑力的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那些家里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家人必须在他们的衣服里放一张联络卡片,上面要写清患者的姓名、病情以及家属的联络方式,一旦走失,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家人。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