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3岁的陈雪峰走出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时满心欢喜,连绵的秋雨仿佛冲刷掉了他所有的烦恼,令他嗅到了勃勃生机。因为经过系列检查,他肺部8厘米的肿瘤已经只剩下1厘米,几乎达到完全控制的效果,这让他喜不自禁。介入治疗仅仅三次后,他终于相信癌细胞真的是要“吃饭”的,用“杀死+饿死”的方法是可以控制其生长的……
2毫米介入精准治疗为中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晴天霹雳:肺癌进展
饿死杀死肿瘤果真有效?
2年前,陈雪峰因咳嗽胸痛被检查出左肺鳞癌,晚期,化疗4周期后一直服用中药汤剂保守治疗,期间没有再做复查。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一天是一天熬过去了,没想到,3个月前,他再次剧烈地咳嗽,更可怕的是,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这种天昏地暗的咳嗽和气喘气急让他身心俱疲,痛苦不堪,整个人迅速消瘦。望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陈雪峰的内心翻江倒海,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大限已到!全家人的心也跟着再次揪起来。
8月5日,陈雪峰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最担心的事情得到了印证:经过肿瘤科、呼吸内科、疑难肺病科、放射影像与介入治疗科等专家团队MDT多学科联合会诊,考虑肿瘤进展。尽管早有思想准备,真正听到时仍然晴天霹雳!
“老哥,别怕。”肿瘤科茅力平副主任医师拍了拍陈雪峰的肩膀,“恶性肿瘤也是生命组织,也需要养分,也是要吃饭的,虽然我们不能消灭它,但是我们可以用‘饿死+杀死’的方法控制它的生长,让它缩小啊!”十分钟后,在茅力平的比划和打比方下,陈雪峰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精准靶向介入治疗,什么叫“堵塞肿瘤血管饿死肿瘤”和“高浓度的抗癌药物杀死肿瘤”,但他仍然希望与怀疑参半。
柳暗花明:三次介入
肺部肿块只剩1厘米大小
四天后,陈雪峰接受了第一次介入治疗。那天夜里,他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安稳觉。那是他病情加重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夜的宁静与美好,仿佛魔术师的乾坤挪移,咳嗽、气急的症状一下子“消失”了,一切都回到生病前的日子。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胃口好了,人长胖了,复查CT,肿块居然缩小了一半。28天后,陈雪峰迫不及待地接受了第二次介入治疗,这次,肿块又缩小了一半。第三次,居然只剩下1厘米大小,而且肿瘤指标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这令他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他觉得他的世界一下子柳暗花明,充满了敞亮的希望。
“现在,介入医学已经和大内科、大外科并列成为三大临床医学了,只不过因为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大家了解不多。”茅力平说,肺癌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引入一根直径约2mm的细导管,在影像引导下精确地找到肺部的癌细胞病灶,将化疗药物有的放矢地直接灌注到肿瘤内,通过400倍于全身化疗药物浓度的杀伤力精准地杀死它们,同时堵塞肿瘤营养供血支气管动脉,阻止肿瘤的生长,饿死它们。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用药少,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从而减少对身体和其它器官的毒副作用,人体完全能够耐受,可多次重复治疗。此外,恢复也快,通常术后24小时就可正常活动,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尤其适用。
精益求精:超选血管
手术数量多而完成质量高
众所周知,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其治疗当首选手术切除。但对于那些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有难度、肺癌合并咯血、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患者,特别是老年肺癌患者,怎么办?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肺癌介入治疗——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或)栓塞术使许多原本无法通过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病人获得了新的手术治疗的机会,可以使肿瘤缩小90%,大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性治疗的首要选择。
虽然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确切、显著,但因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支气管动脉变异较多,难以寻找,容易遗漏,加之手术时间长,吃射线多,特别是支气管动脉和脊髓动脉存在吻合,在超选血管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脊髓,导致患者截瘫,后果严重,因而有不少介入同仁对肺癌介入手术感到棘手,大多数三甲医院并未规模化开展,还是采取保守的传统放疗、化疗等姑息治疗手段。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系病学科群有着四十五年的深厚传承与历史积淀,依托传统肺科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开展咯血介入治疗以及肺癌介入治疗。喻四龙是医院最早被送出去进修学习介入治疗的影像科医生,如今有时一天就要完成三、四台肺癌介入手术,在很多综合三甲医院,这可能相当于一个月的量。虽然做的量多,但喻四龙坚持每一台介入手术都做到精益求精,术中超选血管栓塞,把所有供血动脉都找到,同时避开脊髓动脉,因而他所做的病例成功率百分之百。对此,喻四龙深感自豪。他说,一个介入手术医生必须自己会熟练查看影像资料,不能依赖别人的报告,否则即便有异常血管在那里,也很有可能视而不见,很多在外院行灌注、栓塞治疗无效而转来的病人,大部分都是遗漏了血管。
强强联合:1+1>2
以一身仁术诠释一颗仁心
《圣经》说,信、望、爱,是这世界上对人类最为重要的三样东西。而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其实就在每一台肺癌介入手术中。
茅力平和喻四龙,是肺癌介入手术的最佳拍档,他们俩一个长于用药方案的选择、药量的把控和临床、术后管理,一个长于影像学解剖、诊断和介入手术,两个人强强联合,多学科协作,优势互补,无论是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还是术后的管理,都发挥着1+1>2的叠加效应。
茅力平说,他收治的病人都是肿瘤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已是中晚期,对于这些患者,唯有身怀一身“仁术”,用尽可能副作用小、创伤小的方法给予他们更精准的治疗、更好的生活质量,才能不辜负一颗“医者仁心”。其实,对于肺癌介入治疗,茅力平只说了前半段的仁与爱,还有后半段,他没有说。
由于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都需要通过X光造影机看清病变部位,为了保护肺癌伴咯血、中晚期肺癌等患者最后的心跳,延长生命,他和喻四龙长年累月穿着近30斤重的铅衣,全程暴露在X射线辐射下,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连台手术四五个小时。由于常年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他们的白细胞都比正常人偏低,而淋巴细胞却偏高,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免疫力下降,人更容易疲劳乏力,相比同龄人头发掉得多、皮肤老化快,身上经常散在出血点,得肿瘤的机率也要比正常人高很多。“一根导丝系着生死/越过黑暗的险滩/任射线侵袭/永远不说放弃……你伸出双手紧握那一线生机/你一身铅衣让生命不再游离/透过厚厚的玻璃/清晰可见你晶莹的汗滴……”这首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会歌《铅衣》,是对他们技术、勇气、担当和艰辛的最好诠释。
选择了这一行,便选择了与“辐射”相伴一生。不过,茅力平和喻四龙依旧选择了坚持这条路。“我们热爱这个专业,喜欢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健康和生存机会。看到病人胖了,肿瘤小了,指标正常了,第二次笑着再来找我们了,就感到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如今,在肿瘤科茅力平和影像科喻四龙的多学科强强联合下,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肺癌介入手术质量、技术难度、年手术量逐年攀升,高居全市排头位置,超过半数的患者来自其他地区。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