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还是昨天,我们怀抱理想,踏进神圣的医学殿堂,庄严的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仿佛还是昨天,我们满腔热情,步入朝思暮想的医院,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时隔23年,同窗相聚,竟发现许多人已经悄然远离医院,他们貌似轻松的说“医学是我永远的理想,可如今的医疗现状却让我望而却步。”无奈之语,萦绕耳畔,久久不能挥散。
是啊,近年来,做医生可谓坎坷辛酸,步履维艰,甚至有同事戏称:“如果孩子将来学医,就打断他的腿。”高危、高压、高要求、高负荷、低收入、低社会评价,也许是对当今医生最贴切的描述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以及我们绝大多数医务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付出着,无怨无悔,用真诚和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着对人类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奉献和追求。
自从23年前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后,我始终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把病人至上、服务至上作为自己的天职,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始终把患者装在心中。在平凡中执着工作,在平静中满怀爱心,在平常中坚守职责,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燃烧着自己,奉献着人生。一年中的365天,一天中的24小时,对我来说都是工作日、工作时间,不管白天黑夜,无论何时何地,电话从不关机,随呼随到,只要有情况发生,就会立刻赶到病房,就像待命的战士,时刻准备着冲锋陷阵,为病人的生命健康付出一切。不知道多少次,正在吃饭时因为一个电话,立马放下碗筷健步冲到医院;不知道多少回,为了病人,没能和家人过上一个团圆的节日。说没有怨言那肯定是假的,但作为医生我们必须这样做。正是这份坚守使无数个患者重获新生,给无数个家庭带来幸福和快乐。
74岁高龄的李老因咳嗽气喘、发热浮肿,慕名找到我,一查他的心、肝、肾、肺等多个脏器功能已经衰竭,这样的病人即使在大型三甲医院抢救成功率也只有30%,何况是74岁的老人。家属问了很多专家,上网查了许多资料,这样的病情,治好的概率微乎其微,早已做好后事的准备。但是我还是不抛弃、不放弃、不畏难,查遍专业书本杂志,积极想方设法,并请心内科、消化科、肾内科一起会诊讨论,给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每天白天查病人调治疗,晚上查资料想办法。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奇迹终于发生了。渐渐地患者热退了,气急缓解了,能平卧睡了,精神食欲正常了。痛苦绝望的家庭再次充满幸福与欢乐,家属非常感谢,多次送红包请吃饭,都被我婉言谢绝。为表感激之情,李老出院后送给我一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
记不清是哪一个星期天,一位姓季的老病号大咯血来住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家属点名要找我帮忙。接到电话,我二话不说,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便即刻赶到医院,在积极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系介入科急诊手术。但是,介入止血费用大,患者常年生病,儿子上大学,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不要说急诊入院没带那么多钱,即使平常也一下子凑不到那么多钱。可是患者病情危急,不能等!我立即给患者做了担保,开通绿色通道,先手术,费用以后再交。等患者做完手术病情稳定,已是下午4点多。然而家属想尽了办法,最后出院结账时,仍差1000多元,我毫不犹豫拿出1000元,病人欢欢喜喜结账出院。
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事例,几乎天天相伴,无论是农村低保户、孤寡老人还是贫困学子,我们都能从生理、心理、生活及经济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医院不单纯是治病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园。他们康复出院时,听到他们一声声感激的道谢,看到他们赠送的一面面锦旗,感觉自己的劳累、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然也曾历经过刁难与非议,也曾遭遇过误解与曲解,尤其近几年来伤医害医事件层出不穷,媒体一次次歪曲及扭曲事实,让我们行医之路更加艰难与辛酸,想过放弃,想过改行,但是当我面对病人揪心的伤痛,面对家属焦急的眼神,我有什么理由抱怨,我有什么理由懈怠。我深知我们的工作事关人民的健康与安危,穿上洁白的圣衣,就承担了光荣的职责;踏入医生的行列,就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因此,我能做的就只有:坚守岗位,拼命向前,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病人,用自己的真情去温暖病人。我坚信只要心中装满患者,带着感恩上路,必定会坦途无限,一路鲜花,一路芬芳。
(作者系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肺科 秦志华主任医师)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