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好,老人记了一年又一年
这是一组极其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人叫张振宜,今年69岁,家住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阚庵村15组。老人身世可怜,4岁丧父,10岁丧母,打小自力更生,也没有亲生儿女,一辈子尝尽了酸甜苦辣。因患严重而复杂的肺部疾病,老人于2010年8月、2014年4月、2016年3月、2017年4月先后四次入住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接诊的施军卫副院长、秦志华主任、陈永权主任、顾红艳医生在知道他家境穷苦、囊中空空的情况下,依然把他收治下来,全力救治,不止一次把他从鬼门关救回。更从心底里把他当成家里的一员,倍加关照。因而这个自小孤苦伶仃的老人不止一次地落泪。虽然早已出院,但年年到立夏、端午节、元旦前夕,总念念不忘他的救命恩人,一次次扛着一麻袋重重的心意从农村辗转乘公交,赶在医生7点40上班之前来到医院。从2014年初到2017年底,这样的一幕从未间断。
关心,是真情的付出
感动,是久违的温暖
2014年4月23日,老人第二次住院康复临出院,感念两次住院期间医生护士对他的特别关照,一直想要写一封感谢信,但碍于识字不多,只好找到医院全程医疗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帮忙代笔,由他口述。老人说到,“我是一个孤单的农村老人,第一次来住院时,施军卫副院长和秦志华主任还有护士都对我非常的同情,不管是在治疗上还是在生活上对我处处关心照顾,每天不下20趟地来病房查房、换药水,帮我打饭、倒开水喂药,及时换上干净的床单,还怕我一个人太孤单,总是抽时间来陪我聊聊天,叮嘱我注意保暖多穿一点,叫我保持好的心态,不要着急,告诉我治病康复总有个过程,只要我好好配合治疗,放宽心,一定会好的。在医生、护士的精心陪护、护理下,我很快痊愈出院了。出院时,施院长和秦主任特意来关心我,把我一直送到楼下,还留了手机号码,叫我回家按时吃药,注意保暖,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就随时打电话和他们联系,电话会24小时开机的。没想到,我刚回到家两天,秦主任就主动打电话来问我身体情况怎么样,我说‘还可以,特别感谢你。’后来,秦主任还多次打来电话关心我的近况,问我一个人日子过得怎么样,叫我有什么就打电话给他,他一定会帮我忙,照顾好我。这次,我旧病复发,第一个就想到打电话给秦主任求助。虽然秦主任现在在其它病区,但是他很热心地带我到十二病区找陈永权主任和马峰医生,把我的病情和他们反复交代清楚,亲自把病历交到他们手中,还帮我安排好了床位,看我住到了38床才放心离开。住院的半个月里,医生护士们对我就像自己亲人一样,嘘寒问暖,端茶倒水,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床位医生葛娟也对我非常好,经常来看我,关心我的病情有没有好一点。现在我病情一天天好转,心里非常开心,对医生的精湛医术和家人般的温暖关怀很满意很感激。我要感谢秦主任、陈主任等医生、护士对我这个农村老人的关心照料,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心里深深的感动和由衷的敬意。”
泪水,是奔跑的暖流
回馈,是幸福的传递
2017年12月19日一早,老人又一次来到医院,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了。一见到顾红艳医生,他立马迎了上去,“给您和主任他们尝尝,都是自己家的,一点点心意!”这一次,老人带来了两袋糯米粉、一大袋草鸡蛋、一大袋鸭蛋,装了整整一麻袋,足有30斤重。“这么多您怎么拎的啊?”看着老人又带了这么多东西,顾红艳医生内心充满了感动,涌起一股股暖流,“您老身体不好,自己留着补补。”她不能想象老人是怎样佝偻着背,扛着这一大麻袋重重的心意从通州四安农村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又是起了多大的早,才能赶在一大早交给她。她代主任们再三感谢,让老人家以后不要再背这么贵重的“礼物”来了,特别是现在天这么冷,不能再冻着了,对他的肺部旧疾不好。老人听了,一下子哽咽,握着顾医生的手说:“我自小没有父母,一辈子孤苦伶仃,没想到,老了生病了,却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些都是我亲手种的糯米磨的粉,马上过年了,给你们包圆子。还有一袋子鸡蛋和鸭蛋,都是农村放养的,不值几个钱,你们不要嫌弃,一定要尝尝。”老人说着说着,眼眶含泪。他说小时候母亲教诲他,人要懂得感恩,感恩是福,给予是福,让步是福,他一直谨记着。推脱不过的顾红艳医生从医院超市买来肉松、黑芝麻糊和小面包送给老人,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最后拗不过一再感谢着带走。
一旁的年轻医生葛娟看到这一幕,也感动不已。“真的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好伟大,能让一个病人念念不忘,记了一年又一年;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群年轻人对于这份职业的坚守。”
坚守,自毕业时起
奉献,从未曾停歇
13年前,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葛娟怀揣着白衣天使的梦想,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却得知自己竟然被分配到了呼吸科,要与一群咳痰咯血的病人朝夕相处,心中大为失落与委屈。但初来不久,她就被震撼了!病区里的主任、医生、护士和这群患者打成一片,不分彼此,感情深厚,每天十几趟地往病房跑,看患者的浓痰性状、颜色,以此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有没有好转,用什么药,还带着病人做呼吸操,强体健身;面对大咯血患者需要立即抢救,医生们来不及穿隔离衣,带防护手套,奋不顾身徒手抠除患者咽喉里的血块和痰液,不愿意放弃哪怕一分一秒的希望;面对患者孤苦自艾的眼神,医生和护士常常在办公室默默流泪,但走进病房时却一脸笑容,用一颗掏心掏肺的心去温暖和抚慰,告诉他们要坚强,要满怀信心与阳光。那些日子的所见所闻让她深深被打动了。这是一群怎样的榜样啊,他们用真情走进患者心中,用不怕脏、不怕累换来患者的康复,用真情的关注、无声的教诲诠释:心中有慈悲,肩上才能有担当。
后来的日子,葛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责任担当和诊疗方案的制定中,虽然病区里病人多,加班加点是常态,但她和同事们满脑子想的却都是病人。看到病人咳嗽、痰血就特着急,病情稍微有个变化,他们随时就奔过去,根本不谈什么下班和加班。师傅们的坚守和医德如烽火和灯塔鼓舞指引着她和同事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如今,当年二十四五岁的葛娟沿着师傅们的足迹,在呼吸病诊治这条路上一守就是十几个春秋,被遴选为医院青年人才,师从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徐金富教授,并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虽然每天处于紧张的工作之中,但她却说做一名呼吸科医生很多时候是很幸福的,幸福的是常常能给孤苦无依的患者带去温暖和康复的希望,也让她懂得了如何善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46年风雨,尽管医院的院址搬迁了一次又一次,但患者的爱就这样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忘我的六院人,那些感念在生命里的玉米、花生、粽子、鸭蛋和菜籽油,一如上海病人陈勇兴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38年未了的牵挂,一如张振宜老人一年又一年不曾间断的感恩,带给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下去的动力和勇气。虽然大家付出真情时从未想过要有回报,然而没有想到来自患者的回报会这样深、这样重。这份弥足珍贵的感谢足以让他们温暖前行,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