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里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因为被需要,因为被期待,一群温暖的人,五年如一日,发自内心地做着一件暖心的事。她们说,爱这种东西,就像面对大海和山谷呐喊,只要是真心的付出,终将收获不息的涛声和悠长的回响。
一群温暖的人做一件暖心的事
光阴流过半日的忙碌,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脑科中心病房里,医护人员们依旧步履不暇。“周伯伯,你怎么来了?奶奶身体好的吧?”“好呢,好着呢!我今天是特意来感谢你们啊!”只见老人说着就把手上的锦旗和感谢信摊了开来,感谢信里还卷着一幅正丹纸。护士长袁卫和神经内科负责人王洪亮定睛一看,那是用毛笔手写的四个大字:白衣天使!
他将感恩化作四个字:白衣天使
原来,老伯97岁高龄的母亲周有珍老人前段时间因突发脑梗入住市六院脑科中心的神经内科,住院期间,主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护理姐妹都特别关照这位老奶奶。因为奶奶的儿子女儿们已是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因此在治疗、照顾和护理上面,他们尽己所能。很快,老人就在大家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平稳出院了。出院前,护理人员不仅教会了家属如何翻身拍背、如何鼻饲,还指导如何正确维护胃管和尿管,这令老伯内心十分感激。
出院数日后的一天,老伯接到病区护理组的问候和回访电话,当护士长袁卫得知其母亲感冒高烧,立即电话里谆谆叮嘱,告知各种护理事项,这让他一家人感到十分温暖和亲切。原以为暖心的电话回访就此结束了,没想到“9月30日护士任晓露放弃周末休息带领陆海洲、董伶伶特地前来我家探视我母,并进行护理,此举令我们十分感动。”周老伯告诉记者,更加暖心的事情还在后面。“10月5日,我母亲无意识将胃管拔出,6日上午我们到六院护理组请求插管,当天中午,护士长袁卫就和护士任晓露放弃午休时间,特地来我家为我母亲插管,真是没想到啊!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员,和他们非亲非故,此前并不相识,居然因为我们的一点点小事,她们就几次三番亲自上门服务。”周老伯敬由心生,一股感动涌上心头,送水果、留吃饭被她们婉拒,送红包又觉得太俗,思前想后,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无以回报的感恩提笔写下一幅“白衣天使”,还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延伸服务走进患者家门暖心窝
其实,周老伯并不是南通六院护理小组上门服务的特例和第一例,早在2013年,南通六院金琰斐院长就提出“要以服务之美、技术之精、人文之德,充满善意地对待每一名患者”,在全国首创全程医疗服务模式,将传统局限于院内的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前、院后的全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将护理的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居服务,解决一些病情复杂、危重、有管道维护需求以及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患者出院后问题,让医疗的本质回归帮助与照顾。
谈起这些年的护理延伸上门服务,护士长袁卫感触最深的就是,有时候正值雨季,一些农村的道路坑洼积水,她和护理小组的姐妹骑着电瓶车不时打滑,加上农村岔路多、地域广,找一户人家要不停地路上摸索、问路,往往人还没到患者家里,浑身已经湿漉漉,头发贴着额头,雨水钻进眼睛里生疼,更加体会到患者就医的不便和艰辛。但所到之处感触最深的就是质朴的居民意外的惊喜:“没想到出院了你们还来家里看我们”,并很高兴地向街坊邻居介绍:“她们是六院的,来家里看我们了!”
真心付出收获心与心的同频共振
“她们不简单啊!”街坊邻居们围在一起谈论六院,谈论这群“丫头”,才知道一些曾经病情比较复杂、病程比较长的患者都接受过这群白衣天使的上门服务。不少病比较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患者家里,这群白衣天使不止来过一回两回。听着患者、家属的肺腑之言,感受着彼此心与心的同频共振,袁卫和姐妹们顿觉备受鼓舞和感动,“虽然我们的工作很辛苦,虽然我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慰问访视,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与努力没有被忽视,只要真心付出终会获得回报。”
五年来,南通六院常态化的家居延伸护理足迹遍及周边的每一个小区、乡村,从管道的维护、气道的护理、压疮的护理到功能锻炼、心理疏导、饮食起居、服药指导,使患者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得到了专业、便捷的服务和健康指导,不仅满足了患者的院后需求,也让医疗的初心得到了升华和沉淀。正因为想群众所想,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2017年,南通六院被国家卫计委表彰为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示范医院。
通讯员:张凌丽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