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全方位对接上海,
推动南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6月6日,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推动和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授牌成为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
此举是上海高校与南通地区
医疗机构合作的首个标志性项目,
双方将共同聚焦老年医学
和临床科研精准发力。
为加快推进
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建设进程,
11月28日,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将举行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签约揭牌活动。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学共同主办,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承办,届时将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雄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等上海及省内外知名专家前来授课。
大会详情
时间安排
会议时间:11月28日—29日
报到时间:11月28日7:30—8:30开幕式和院士论坛:11月28日8:30—11:30
会议地点
南通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宴会CD厅
(南通市崇川区兴通路99号)
住宿地点
南通金石国际大酒店(南通市崇川区崇川路85号)
会议内容
主论坛——院士论坛
老年医学与老年健康的探索与学术展望——中国科学院 杨雄里、刘昌胜
杨雄里 院士
男,汉族,1941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九三学社社员,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脑科学计划的筹建者和推动者。复旦大学教授、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春理工大学双聘院士、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1963年7月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1982年被日本静冈大学、国立生理学研究所联合授予学术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9年任中科院生理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加入九三学社;2001年创建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6年出任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免疫组化、膜片钳、细胞内记录、钙成像等多学科技术,研究视网膜神经元回路的信号传递、调制的基础及其机制。杨雄里长期从事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色觉的心理物理、视网膜电图、视网膜信息处理等方面。他在水平细胞所接收的光感受器信号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修正了传统观念,此项研究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与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合因背景光而增强,在国际上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视网膜研究中的突出成果,他率先发现了视觉信号在暗中受压抑的新现象(暗压抑效应),并对网间细胞及几种神经调质参与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1989年、1996年分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刘昌胜 院士
男,1967年6月生,湖北黄石人。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长期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7月起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6年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任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届全委会委员,国家“纳米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国际合作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纳米生物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生物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了多种活性骨修复材料以及生长因子制备和材料活化新技术;所研制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获产品注册证并已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申请发明专利6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项(美国授权专利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60余篇,包括生物材料领域著名期刊Biomaterials 25篇。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4本。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排第一)、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全国发明创业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青年杰出贡献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视频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HfpznRh-Hy8YjCmIE4D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