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一次院周会上,韩元龙副院长在讲到“医德、医风、医患”关系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他和患者之间“一袋玉米的故事”,具体内容因为时间有点久,记不太清了,大概的意思是当年他成功抢救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患者,并为他资助了部分费用,患者痊愈出院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每年都会在玉米成熟的时候送上一小袋玉米给他,每年如此。当时听后感触良多。
今年8月的一天,火红的太阳异常耀眼,连续的高温热得人气都喘不过来。刚查完房,浑身湿透的我刚准备拿起杯子喝水的时候,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个陌生电话,因为经常有家属来了解病情,我毫不犹豫地接了。
“袁主任,我给您送玉米来了”,电话那头一个老年人明显气喘吁吁
“给我送玉米?请问您是谁呀?”我的脑海里迅速翻找着,可一点也没有线索。
“我是去年在你们病区住院的黄石香的哥哥,当时我弟弟病重,几家医院劝我们不要治疗了,是你们救了我弟弟的命,我送玉米来谢你们啦!”
老人家的话使我想起了去年8月的一天,快下班的时候120送来了一个重症气胸的病人,虽然胸腔插着管子,但气急仍很明显,且全身皮下气肿,人已面目全非。他就是黄石香,60多岁,因平穷一直单身,是他的哥哥姐姐们筹钱给他治病,周转了几家医院,筹得的钱已所剩无几,但哥哥姐姐们一直不放弃治疗。
住院期间,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反复研究黄石香的病情,精心给予治疗,渐渐地,黄石香的病情有了好转。同时,医护人员看到同样不富裕的哥哥经常咸菜就着泡饭,心里很是不忍,于是值班人员常常将自己的晚餐留给兄弟俩;哥哥有事回家了,医护人员又担当起照顾黄石香的免费护理员,端水、送饭……那时同病房的病人常开玩笑说,黄石香是个“富豪”,请了医护人员当“保姆”。两个月过去了,经过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黄石香顺利出院了,临走前,黄石香哥哥对我说:“袁主任,今年因为陪弟弟看病,家里的庄稼都荒废了,现在弟弟病好了,我要好好种地,明年这时候我给你们送玉米来,我家的玉米可好吃了!”想不到老人家今天真的来了。
“谢谢您,天气太热,您就把玉米放传达室吧,等会儿我们自己去拿”想到这么热的天气,70岁的老人来回奔波,心里不忍,“放传达室对你影响不好,我还是送到你们病房楼下吧”,可爱的老人一下子把我逗乐了。为了不让老人家在烈日下久等,我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奔到了楼下。烈日下的老人家脸被晒得黝黑发亮,汗流满面,衣服上全是汗水,没有一点干的地方,手里拎着一袋玉米,一看到我,他就开心地说“我家玉米特别好吃,我种了好多,吃完了下次我再送过来”。“不需要了,您可以把玉米卖了贴补家用”我建议道。“我种得多,卖给他们贩子我只要每斤多卖一毛钱就够您吃的了。”憨厚、淳朴的老人家再次把我逗笑了。简单地聊了会儿家常,老人家挥挥手转身走了。拎着沉甸甸的玉米,看着老人家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月前发生的事,想了很久,一直想把他记录下来,可心里不免有些担忧,忧的是在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大环境下,写出来不免会遭人异议,更担心的是怕被同行们笑话,拿一袋玉米晒“所谓的幸福”。然而,在这初秋,望着窗外湛蓝的天,闻着楼下飘来的阵阵桂花清香,一月前那个老人的背影、几年前韩院长的“玉米故事”不断在我眼前浮现。
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地点,同样的玉米,折射出同样的医患情深。愿这世界更加美好!
二病区 袁瑛
上一篇:我人生的新挑战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