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通六院(上大附院)依托上海大学,在老年医学研究院平台上,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病研究方面产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为切实推进2022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申请质量,提高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教研协同发展水平,1月7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召开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创新研究院名誉院长陈丰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科研部副主任薛云云,上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肖俊杰教授作专题授课,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彭沪教授指导。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各学(专)科带头人、院高层次人才服务对象、人才攀登计划培养对象及相关科研人员60余人参会。
专题授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科研部副主任薛云云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注意事项》为主题,围绕科研申报组织工作,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导向和资助格局,结合自身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的经验,就如何选题、如何写好申请书等方面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
上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肖俊杰教授围绕“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介绍了项目申报过程中立论依据、创新点、目标、摘要等撰写时的注意事项。他强调,申报时要注意申请书的撰写逻辑及图文并茂的展示,把握书写的规律和“套路”亦是申报成功的可循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陈丰原教授围绕“标书的精雕细琢”,总结了“五大要素”、“三个技巧”、“两个原则”等内涵与技巧。他提醒科研人员要聚焦前沿需求、明确科研方向,筑牢研究基础,并预祝拟申报2022年国家自然基金的科研人员申报成功。
主题分享
医院党委书记金琰斐对三位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他讲到,科研虽然有个性,但科研的共性力量也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需要有前瞻性的思维与高度,“跳出现在看现在,跳出临床看临床”。临床专家也应考虑基础研究,重视从临床上发现可能的因果关系,通过设计严谨的基础研究来探寻疾病背后的真相,并指导临床。
他提出,除了要搭建学科、研究院、研究机构、临床研究项目等“硬”平台,还要重视“软”平台的建设,并以此为启发,从项目简介、前期工作、推广思路、已经形成的结果、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医院社区家庭慢病防治计划的实务与科研》主题分享。
他讲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慢病对健康生命的威胁日趋严重,亟需以更加积极、科学的方法应对。医院以专科协同化、学科学部化、医疗连续化、服务全程化、医养一体化、健康生态化“六化”为内核,探索实施整合型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牵头组建了南通市老年病医防协同中心,对国内、国际慢病防治策略进行研究,在全国首创开发了医院社区家庭慢病防治系统。并以该系统为依托,以慢病健康评估数据模型为基础做好患者人群分类,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实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智慧健康养生,联合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实现健康和慢病管理,通过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医联体制度、康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人等防治模式,形成慢病防治与健康医疗“互联网+”深度融合。
经过两年多系统开发、试运行、完善功能,目前已经形成了课题、奖项、论文、发明专利及软著等方面的成果,医院被江苏省卫健委列为省级老年病大数据临床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未来,南通六院(上大附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要求,聚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现代化研究型医院道路上积极谋求转型升级。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