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唱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
众里寻他千百度,
慕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眼万年,
也不过如此了吧!
脑海里是不是已经
响起熟悉的旋律,
开始脑补唯美画面~
打住,快打住!有些东西,看一眼都嫌多,再看,让你“毛骨悚然”!天呐,这都是些什么?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太多了,都数不清,密密麻麻的,好恐怖,密集恐惧症又双叒叕要犯了,简直不忍直视!
这是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一位患者胃肠镜内的景象。他的胃肠道内均有百余枚息肉,看得直叫人头皮发麻~
44岁的李先生体检时偶然发现胃部和结肠壁上均分布着100多颗大小不一的息肉,尤以胃部最为密集。为寻求进一步诊疗,他来到南通六院消化内科,并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切除微创手术,分次切除结肠息肉和胃息肉。
▲胃镜内景象
“内镜下,可以看到胃部有大片密集的肉疙瘩,一个挨着一个,像一串葡萄一样,数量多达百余颗,部分已经出现糜烂、出血。肠道内的息肉虽然没有胃里那么密集,但从肛门口至回盲部数量也足足有100多颗,这些息肉0.2*0.2-0.5*0.6cm大小不等。”
▲肠镜内景象
消化内科主任姜树中表示,李先生这属于胃肠多发息肉病,不仅数量多,而且胃肠道内都有,实数少见,可能存在家族遗传性。
治疗方案如下:
(一)外科手术切除:考虑到李先生息肉数量多,涉及胃壁和肠壁面积太广,如果选择外科手术,会大量破坏胃肠内壁,不仅创伤大、恢复慢,而且并发症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二)内镜下一次性切除:极易出现胃肠出血、穿孔等严重后果,风险极高。
消化内科团队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风险和手术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案——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先切除结肠和胃里的部分息肉,择期、分次清除剩余息肉。
术后,结肠息肉病理结果显示: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
医生提醒:
如果放任不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展成恶性肿瘤,幸得提早发现,及时干预治疗。
一般情况下,胃肠息肉并无明显症状,体积较大时才会出现腹胀、上腹部疼痛、便血、梗阻等症状,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体检时偶然发现。虽然不是所有的胃肠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但它的确是致癌的一个主要因素。
消化内科主任姜树中建议,40岁以上健康人群,不论男女,都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对于有家族性息肉病史的人群,最好30岁开始就定期做胃肠镜检查,筛查危险因素。一旦发现胃肠息肉,应依据息肉的形态、病理属性等特性,采取合适诊疗,避免因延误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如果发现胃肠息肉直径大于2cm,或呈现多发状态,亦或是病理结果显示腺瘤时,如绒毛状腺瘤或绒毛状管状腺瘤等,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应尽快手术摘除。
息肉切除了,就可以一劳永逸?
息肉切除后还有可能会复发,所以要定期随访复查胃肠镜。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远离烟酒,忌食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这样可以降低胃肠息肉的患病率。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简介
消化内科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疗以及消化内镜下治疗为特色,同时,在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治疗、炎症性肠病、肝内胆汁淤积、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的专业水平不断实现突破和飞越,疑难病例和危急重症处置能力大大提升,年消化内镜诊疗人次达近6000例。熟练开展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术,内镜下肠道息肉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切除术(EMR)、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治、内镜下空肠营养管放置、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钛夹止血术以及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等项目。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