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在中医药数千年的积累过程中,人们不仅验证了中药的疗效,也对中药之“毒”建立了较完善的认知体系。
其实,中药毒性的概念与内涵十分复杂,既包含了现代药学意义上的毒理毒性,即使用后容易引起的毒性反应;又包含了古代文献所称的“毒”性,即中药特殊的偏性。
所谓现代药学意义上的毒理毒性,和西医所讲药物有毒性,吃了以后会对脏腑、组织会造成损害的说法一样,是从药物成分分析或药物相互作用的角度讲的。
比如:
①半夏、白果、苍耳子等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不把它们去掉就可能会中毒;
②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如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
此外,中药配伍不当也会产生毒性,比如中药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历代医家及学者均认为是两种反药相互作用产生或增加了毒性。
现代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
①当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配伍时,乌头中乌头碱的溶出率会增加,导致其毒性增强;
②半夏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有机酸类与乌头碱类结合形成盐,使乌头碱类毒性成分溶出率增加进而导致毒性增加。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知,有毒的药物用之得当可以防治疾病,用之不当则会中毒。中药毒性既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也有治疗疾病的一面。正确把握和认识中药毒性,无疑对临床安全用药有所裨益。
中药毒性的另一理解就是古代文献所指的中药特殊的偏性。古人认为中药具有偏性,比如药有偏温、偏寒。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是以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用热药驱寒、寒药清热,才能达到调节身体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而药疗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利用药物的偏性可以使人体恢复健康,错误的用药会使人体平衡被进一步破坏。因此药物的偏性利用不当也会出现副作用,也属于“是药三分毒”的范畴。
如何避免毒副作用
中药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就会安全有效,用错了就可能出现毒副作用,比如由于中药炮制不当,或者超量用药、用法不当等,会产生毒副作用;另外,如果滥用补药、轻信偏方秘方,也容易出现药物毒副作用。
所以在使用中药的时候,切不可盲目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长期用药也可能会因蓄积过量而导致不良反应或慢性中毒,因此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掌控好用药剂量和疗程,不可擅自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中药用药不当确实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但并不等于一定不能服用中药。科学、合理使用中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保障用药安全。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