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一体化诊疗中心
2025年1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肺病一体化诊疗中心”整装上线。中心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部肿瘤与肺结节、胸外科等肺部疾病相关专科于一体,以肺部疾病诊疗为特色,为群众提供全周期、标准化、规范化、一站式的“专病专治”服务。今天,让我们走近肺部肿瘤科。
打好“组合拳”,规范肿瘤综合诊治
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已无需“谈癌色变”,“与癌共存”已成为更高的追求目标。南通六院肺部肿瘤科通过普通支气管镜检查、荧光支气管镜检查(AFI)、超声支气管镜检查(EBUS)、内科胸腔镜检查、支气管镜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术(TBNA)、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术(TBLB)、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等诊断技术,实现了对肺部中央、外周及胸膜病变诊断的全覆盖。同时,与病理科密切合作,达到入院两个工作日完成初步病理诊断。
科室长期与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合作,国内知名专家任胜祥教授、陈晓霞教授、李爱武博士定期来院门诊、查房;率先在南通地区开展肺部肿瘤多学科会诊(MDT)模式,与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科室合作,围绕肺部肿瘤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到中晚期的精准治疗,综合运用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局部介入(肺部肿瘤的消融治疗、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内科胸腔镜诊治)等治疗手段,实现对肺部肿瘤的全程化管理。
量体裁衣,瞄准肺癌精准治疗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对于肺部肿瘤患者,该先手术还是先接受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需要根据病情决定。即使是临床表现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量体裁衣”与“精准打击”对肺部肿瘤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59岁的刘阿姨(化名)因咳嗽、气喘胸闷,到南通六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经肺部穿刺活检,确诊为局晚期肺腺癌。在刘阿姨六神无主之际,肺部肿瘤科孙雅君主任医师第一时间给出建议:“别担心,先做进一步检测,确定肺癌的具体情况,这些都是制定最适合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
幸运的是,检测结果提示刘阿姨对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肺部肿瘤科团队为其制定了靶向药物治疗方案,8个月后,刘阿姨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经评估后在胸外科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继续维持靶向治疗2年,多次复查未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
多学科协作,护航肺癌全程管理
“精准治疗是多学科共同协作的结果。在肺癌全程管理中,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妥善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患者的延长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孙雅君主任医师表示,肺癌作为一个“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其精准治疗离不开MDT诊疗模式在全程管理中的充分运用。
72岁的周老伯(化名),因“间断左胸背部疼痛1年”入院,于左肺下叶背段发现肿瘤病灶,被诊断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这是一种少见但高度恶性的肺部肿瘤,往往进展快且预后差。”孙雅君主任医师介绍,由于其发病率低,标准治疗方案尚未形成。综合考虑周老伯的分期、病理类型、身体状况以及治疗反应等因素后,肺部肿瘤科团队为老人量身定制了“化疗+免疫+抗血管”联合治疗方案。6个周期的治疗效果显著,老人病灶明显缩小,转为免疫维持治疗。
就在这时,周老伯的病情再次出现波折——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立即联系消化内科会诊,内镜检查发现幽门水肿狭窄,给予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考虑与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相关,暂停免疫治疗,予以激素治疗,但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经多学科会诊充分研讨后,由普外科为老人实施了远端胃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定期坚持随访。
“是转移了吗?严不严重?”在一次复查中,“新情况”让老人及家属忧心忡忡。原来,胸部CT结果显示,周老伯原有的双肺磨玻璃结节较前增大。“别着急,不是转移。”经多学科全面评估,一致认为肺结节的进展与之前的左肺肺癌无相关性,通过双肺磨玻璃结节穿刺活检+微波消融术,精准处理病灶。病理结果提示腺癌,证实其与左肺肺癌不同源。
持之以恒,守之以坚。进一步提升肺部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是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南通六院肺部肿瘤科与各专科通力协作,打好肺部肿瘤治疗“组合拳”,以规范化、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贯穿全程管理始终,持续提升对肺部肿瘤患者全周期服务能力,让每个阶段的患者都能“有路可走”。
肺病一体化诊疗中心2月门诊信息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