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责任医生,今天感觉怎么样?”医师马珺有模有样地用手语比划着,患者周兴开心地“回答”“今天感觉好多了,谢谢!”
手语架起医患连心桥,聋哑人看病不再难
春节期间,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突发咯血的先天聋哑人周兴(化名)。在住院的最初几天里,每天的查房让病区的医师们犯了难。这是病区首次接诊这样的特殊患者,他听不到、不会说,该如何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变化呢?病区陈永权主任告诉大家,聋哑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疾患,常易受消极、悲观、孤僻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内心非常敏感,大家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一定要特别耐心,尽最大努力在治愈患者肉体疾患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力争为他解开“心结”。在陈主任的号召下,病区医师、护士群策群力。责任医师马珺在每天的查房中,除了听诊器之外,总要带上钢笔和一叠纸,在查好其他病人后,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这位特殊的患者,与他沟通病情、了解心声,内容常常写满好几页纸。小小纸片成了联系医患间温情的纽带,逐渐融化着患者内心的冰雪。
虽然沟通不再成为难题,但细心的马珺发觉只通过书面方式与聋哑患者交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聋哑人文化水平有限,难以用文字将病情表达清楚,极易导致误诊误治。要是今后再碰到这样的患者,又不会写字,该如何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准确治疗呢?她通过上网搜索了相关引擎,发现“医护人员不懂手语,聋哑人看病沟通难”这样的报道非常之多。马珺想,聋哑人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手语,尽管在目前的诊疗条件下,手语一时难以普及,但医护人员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真正为解决这类特殊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做些实事。于是,她利用晚上下班的时间,在家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开始学习手语,连走路时都要边走边比划。在她的带动下,病区医护人员也自发学起了手语,并相互交流切磋。
当周兴看到马珺医师用手语说“我是你的医生”时非常激动,连连对她竖起大拇指。在以后的住院过程中,病区的医护人员主动要求周兴当他们的手语老师,病房里其他病友看到这一幕,纷纷围拢过来,也跟着边看边学。小小的病房无声更胜有声,流淌着默契与温馨。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周兴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起来,病区的医护人员也学会了“昨天今天明天”、“有哪儿不舒服吗”、“胸闷吗”、“今天感觉怎么样”这些最基本的手语。他们说,经过这些天和周兴的交流,虽然对手语还只是懂点皮毛,但通过基本手势举一反三,大概意思总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大年初五,痊愈的周兴出院了,他通过手语向病区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他“说”,以前有哪儿不舒服,他都能扛则扛,不想去医院,害怕去医院,因为每次看病都很麻烦。比划半天急得直冒汗,别人还是弄不明白他哪儿不舒服,挂个号都难,实在扛不住了去看病一定要有哥哥陪着,但哥哥也要上班,不能时时陪在左右。这次在市六院的就诊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心与用心,也让他看到了希望,在这里,聋哑人看病不再难!
(通讯员:张凌丽 马珺)
上一篇:“超人护士长”心中永远的痛
下一篇:至情至善,护佑平安流年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