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南通发布
新闻链接:
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9688711_10325_ntfb.html?source=1
“心脏就像一台精密的‘水泵’,把血液泵入大血管,为全身脏器供血。正常情况下心脏每天要跳10万次左右,平均每分钟跳60次以上,方可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顾宇重表示,据统计,我国心脏性猝死人数每年高达约54万,平均每天就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当心跳在一瞬间戛然而止,一切都晚了。然而,心脏猝死真的那么突如其来,不给我们任何预兆和信号吗?答案显然不是的。猝死事件绝不是突然发生的,90%的心肌梗死可以预测,80%可以预防,50%的心脏性猝死有先兆,充分的科学证据告诉我们,只要通过人为的能够控制的危险因素的改善,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都能够大幅度降低。同时,通过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筛查,可以科学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综合防治,预防绝大部分的心血管意外。
他提醒广大市民,做到以下四点并不难,重要的是不仅要知晓,而且要身体力行。一、提高运动意识,积极参与运动,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能够有效预防心脏病,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二、吸烟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戒烟限酒就是保护心脏,保护心脏就是保护生命;三、拒绝肥胖,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四、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
一旦发生猝死,如何把握心脏猝死的黄金救援5分钟化险为夷呢?
“猝死就是意味着心脏骤停。心脏骤停以后,全身的供血供氧就停止了,而大脑细胞储藏的能量最多只能维持4-6分钟,所以,一旦确认心跳停止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并在4分钟之内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构筑起固若金汤的猝死防治战线。当然,现在很多公共场合如机场、高铁站等都配备有自动除颤仪(AED),出现紧急情况就应该尽快使用AED。”顾宇重如是说。
他介绍,心脏骤停能否抢救成功,关键在于争分夺秒。判断一个倒地、晕厥的病人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凭借三个指标。首先就是看倒地者是否已经丧失意识。这一点非常好操作,只要你呼唤他(她),看其是否有回应就可进行判断;其次就是要看施救对象是否还有呼吸,这需要救援人员靠近施救对象,进行近距离的判断、观察,甚至用手探查;最后是看施救对象是否还有脉搏。如果上述指标,对象均已不符合,就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现场进行心肺复苏了。他强调,所有的急救对象,都不应该去搬动他,除非现场非常高危。尤其是交通、创伤后明确或高度怀疑的颈椎、脊柱受伤患者,更不宜挪动,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猝死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心梗也并非是已明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和年轻人都是心梗、猝死的潜在人群。顾宇重介绍,冬季是心梗的发病高发季,心梗后心跳骤停往往都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室速,以及心脏显著扩大,射血分数显著降低,经规范化药物治疗3个月未有改善的患者,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心脏出现了问题,能够自动及时除颤,患者被挽救过来的概率很大。但在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因为没有定期的体检,都不知道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心悸、气促、乏力等,不能置之不理,要及时上医院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甚至行冠脉造影。如果在生活中出现胸闷、胸痛且不能缓解,或症状虽不持久,但发作频繁,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如果感到眼前发黑或晕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特别是过去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类症状极有可能说明心脏发生了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需要紧急专科救治。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