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六院心内科团队成功为78岁的心衰患者陈老伯实施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术,让“动力不足”的心脏重焕“心”生。
“力不从心”,反复胸闷气短
父亲的心脏问题一直让我们放心不下,这次突然发作得厉害,现在想想还是后怕。陈先生介绍,老人这几年的心脏状况一直不太好,平时靠药物维持,最近胸闷气短发作频繁,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于是来到南通六院心内科就诊。
入院情况:血压70/40mmHg,需要静脉升压药物持续泵入才能维持血压在90/50mmHg左右;射血分数值小于30%;静息时胸闷气促;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状态。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建云介绍,心脏射血分数值(EF)是判别心衰与否的标准之一,当射血分数值(EF)低于35%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同时,陈老伯长期口服ACEI、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但EF值仍然<30%,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宽度为161ms,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短阵室速,导致并加重了其心功能的恶化。
心内科团队经研究一致认为,陈老伯的各项情况符合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指征,决定为其实施CRT-D植入术。
同步起搏+除颤,为心脏保驾护航
就像是在心脏内置入了一个“监护室”,CRT-D植入术结合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双重功能,不仅可以协调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增加心脏的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还可以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律的变化,准确识别并及时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完善术前准备后,心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员刘建云副主任医师和卢毅副主任医师在我市知名电生理专家陆齐教授指导下成功为陈老伯植入CRT-D。术后即刻,QRS间期窄至106ms,陈老伯的左右心室同步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术后第二天,停用静脉升压药物,患者血压在120/70mmHg左右;术后第五天,复查心超提示,心脏左室内径由64mm缩小至59mm,射血分数值为46%,心功能明显恢复,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恢复日常活动,精神面貌也明显改善。
看着老人现在这么有精神,我们也放心多了。陈老伯一家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心衰的信号:作为一种常见且不可治愈的、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和终末阶段,被称作“生命的绊脚石”。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警惕心衰。
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衰患者经常并且早期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水肿: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下肢。卧床患者常表现在腰、背及尾椎骨周围等部位,按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咳嗽和咳痰: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多与呼吸困难并存。
其他: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非特异症状。严重心衰引起脑缺氧时,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南通六院心内科
科室为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中初级职称医护人员共17名组成的专业团队。现有开放床位44张,CCU床位4张,配备了DSA、心脏三维磁导航标测消融系统,心腔内三维超声导航标测系统,心脏超声多普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机、中央监护系统等先进设备。
科室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精确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将各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开展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冠脉诊疗技术;开展多项心脏电生理微创、介入手术,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采用“绿色”手段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开展各种类型起搏器植入手术,包括世界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及ICD植入术,同时注重术后严格的随访管理;开展心力衰竭介入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术等,造福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
六院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竭诚为患者服务,让每一位就诊患者放心、舒心。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